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75、长蒲城(1/2)

按照祖制, 皇帝驾崩一年以后新君才可改元,如今新君已即位八年,此时为延兴七年。

又是年关临近, 天上纷纷扬扬地飘下雪花,家家门前都挂起了红灯笼, 偶尔有人拿着扫帚簸箕出来清扫门前积雪。今年的雪下得格外大,足有一尺深,集市街坊早已关门,街道上根本就没人。

赵琼被冻得直哆嗦,却不得不拿着一根竹杆挨个敲掉房檐上的冰挂,这东西实在是太危险了,万一断了砸到人脑袋上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
褚建之在屋里面喊她, “这活儿你留着让你大哥干, 外面冷,赶紧进屋来!”

赵琼把竹杆子竖在墙边儿上,掀开厚重的门帘子进了屋, 她道:“大哥去置办年货还要待会回来呢,外面雪积得这么深, 大哥一个人打扫得多累呀,我先帮他干点。”

八年了。

当初生活艰难,赵琼自是不能像一个寻常女儿家一样享受父兄照顾,她什么活都帮着干, 褚建之对赵琼的懂事感到很是欣慰,却又不免感到心疼。

眼看着这三年生活好了些,褚建之说什么都不愿意让赵琼受这样的辛苦了,若赵琼是个男孩儿,受些苦也没什么, 可女孩子本来就是该娇养在闺阁里的,褚建之看赵琼越勤快,心里就越觉得难受。

屋里燃着炭火,又有厚厚的门帘隔着,让人感觉格外暖和,赵琼将窗户开了个缝,拨弄屋里的炭火盆,让它烧得更旺些。

“对了,前些日子不是在商量大哥的婚事吗?”她忽然想起了这茬子事,于是问道,“可找到合适的人家了?”

“托了媒婆去找,有几个姑娘家,我瞧着比较中意。不求家世,只求能为你兄长找一个知心人,”褚建之旁边摆着一只小炉子,炉子上的铜壶咕噜咕噜烧着热水,他端起铜壶砌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红茶,忍不住叹气道,“耽误了、耽误了!”

褚时勉都二十五岁了,这时候娶妻可不是晚了吗?

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
八年前,他们三人一道前往承平,却未在那里见到任何亲人的踪迹,忽而又有消息传来,齐王拥立姬穆为皇,开始招兵买马,要与姬征开战夺回宿阳,南方诸镇眼看就要乱起来,褚建之刚带着一双儿女到达承平,但为了躲避战火,不得不再次离开了。

前几年他们很是颠沛流离了一段时,在辗转多地之后,褚建之带着一双儿女在中原的长蒲城扎下了根。

自从齐王拥立姬穆为皇,楚王、晋王、靖江王、河阳王、常山王等大大小小的王侯竟也倒向了姬穆。蜀王、泾王、庆王、岐阳王这些王侯则是站在姬征这一边的。

天下大乱,姬征为皇,姬穆也为皇,燕朝领土四分五裂,姬穆牢牢占据南方诸地,姬征把持中原,两帮人马互相攻占,时有战乱。

若说南边是姬穆的地盘,中原和北地则是姬征的地盘,而长蒲城在姬征所管辖的地域内,离燕都宿阳极近,只需半个月便可到达,所以此地远离战乱频繁的地域,百姓生活还算安稳。

赵琼这些年一直随义父义兄生活在长蒲城,她搞到了一份燕朝大略的地图,发现南方地区的藩王几乎都投靠了姬穆,而封地离中原地区较近的王侯则坚决站在姬征这一边,姬穆手中的领土比姬征的领土小,总的来说,还是姬征占据优势。

从赵琼的观察来看,姬征确实是一个有手腕的皇帝,他大力推行了改革,鼓励农桑,虽然这些年战乱不断,但最起码身处中原的百姓能勉强维持生计。

还好当年褚建之高瞻远瞩,带儿女来到了离宿阳城最近的地方,因为他知道这里才是最安全的,他们不用经历战乱之苦,虽然生活艰难,但慢慢的,这日子也变得好过了些。

“应当能过一个安生年。”褚建之抿了一口茶水,“近些时日战报传得少了,朝廷征粮的力度在减小,也没听说抓壮丁的事情。”

“打累了罢,南方与中原这八年来至少打了上百场仗,死的人太多了,再打下去会拖垮整个王朝。”赵琼漫不经心地往炉子上的小铜壶里添了点水,“皇上当年与狄族议和,停战期限是十年……现在八年过去了。”

北有狄族,南有姬穆,若是赵琼坐在中原皇帝的位置上,恐怕夜里睡觉都睡不安稳。

“琼儿……这国事,你的心里想想便好。”褚建之语气慎重,“莫要惹祸上身。”

“我明白。”赵琼道,“屋里的炭火不够了,我去偏院里拿些。”

褚建之不是个庸人,他一直跟着褚天戈操持家族产业,有几分商业头脑,他逃走时身上还带着一些银票,于是就把这当做本钱,在城里买了个铺子,做了些生意,现在也赚了不少。他在长蒲购置了一所宅子,共有四间房,后面还带一个菜园子,生活倒也安乐。

赵琼当然也不会闲着,她有时跟着褚建之和褚时勉一起忙着铺子里的生意,有时自己写一些戏文卖给戏坊,偶尔还会去这城里的夫子那儿和一群读书子弟交流古文。

褚时勉也时常在学堂听讲,他没有放下读书,却不愿考取功名,褚建之和儿子是一个想法——绝不考取功名,更不会入朝为官。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@久久小说网 . www.txt998.cc
本站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评论等,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收集自网络,属个人行为,与久久小说网立场无关。
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进行处理。任何非本站因素导致的法律后果,本站均不负任何责任。